欢迎访问儿童教育与人文艺术学院!
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  >   体育工作   >   体育教学   >   正文

《大学体育》课程教学大纲

作者: 高立庆   信息来源:基础教育学院    发布时间: 2015-05-19

 

《大学体育》课程教学大纲
授课专业:所有专业(体育专业除外)
课程英文名: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         学分:6
 
一、课程的性质和目的
大学体育为公共课,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,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,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,增进健康,提高体育素养,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,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,成为身心健康,品质优良,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。
大学体育的主要目的如下:
1.增强体质、增进健康,全面提高学生体能和适应社会及自然环境的能力,促进身心全面发展。
2.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、技能,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,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,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,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、态度和能力。
3.进行健康教育,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,提高审美能力,掌握运动卫生知识,提高自我保健和评价的能力。
4.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,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和体育竞赛的观赏水平。
二、课程教学内容
课程内容及时数分配表
1、一年级上学期基础体育课程内容及时数分配表

 

 

项目时数
总时数
百分比%
备 注
   
2
2
6.25
 
实践教材
田 径
2
28
87.5
 
形体与健美
2
球 类
20
发展运动基本能力
2
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测试
2
2
6.25
由部门统一安排
    
32
32
100
 

备注:随教师授课情况,或者男女不同性别学生都会有所调整。
 
2、一年级下学期体育选项课教材内容及时数分配表

教 材 类 别
时 数
百分比%
备 注
专项理论知识
2
6.25
 
专项技术、战术
26
81.25
 
体育欣赏及其它
2
6.25
 
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测试
2
6.25
由部门统一安排
总 计
32
100
 

3、二年级以上体育选修课教材内容及时数分配表

教 材 类 别
时 数
百分比%
备 注
专项理论知识
4
13.5
 
专项技术、战术
26
81.25
 
运动规则等
2
6.25
 
总 计
32
100
 

 
具体内容如下:
大一上学期:
基础体育课
男生:篮球、足球、武术、排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田径
      (于各项目中穿插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)
女生:健美操、排球、武术、乒乓球、篮球、羽毛球、田径
      (于各项目中穿插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)
大一下学期:
选项体育课
男生:篮球、足球、散打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太极拳、田径
      (按照项目重新组班上课,于各项目中穿插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)
女生:健美操、排球、乒乓球、篮球、羽毛球、太极拳、瑜伽
      (按照项目重新组班上课,于各项目中穿插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)
注:(1)根据学生情况开展项目教学,于各项目中穿插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
   2)大二、大三年级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安排《体质健康标准测试》测试课
 3)对于身体不适合从事一般性体育运动项目的学生,安排体育保健课(须申请)。
大二以上:
体育选修课
项目:篮球、足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、健美操等项目
 
四、教学要求
1、体育课是学校教育计划规定的一门必修课,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。体育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根据体育部编制的课程教学方案,认真备课,钻研教材,写好课时计划、教案,掌握教材重点、难点,找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及解决办法,并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。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,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,做到教学严谨,为人师表,教书育人。
2、遵守体育教学原则,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、系统性和连贯性,并使之有机结合。体现以人为本,有利于学生所学、所用、所练。并能够较好地掌握该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方法,使部分学生能够开展该项运动的组织编排及裁判工作。
3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,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,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要紧密结合,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,在普及的基础上,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。
4、根据场地器材实际情况,学生体能情况及接受能力水平,采用多种的练习方法,由易到难,由小到大、由低到高、由弱到强交替进行技术、素质练习,以确保无损伤并益于健康,。
5、体育工作与卫生保健工作紧密结合,通过教学,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,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,评价自身心理、生理变化,以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。
五、选用教材
主要教材:
1、《高职体育》,梁培根主编,河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第二版
2、《高职高专体育与健康教程》,高立庆主编,河海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。
 

   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© 2013-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02259号

    联系地址:南京市栖霞区马群街169号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:210049  电话:025-84361418